襄陽懷古園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
地址:襄陽市樊城區建設路東九悅天城1-23
電話:0710-3484386 0710-3548682
聯系人:張經理
網址:www.4-med.com
郵箱:xyhggj@163.com
中國古典建筑的外觀特征極為明顯,都由屋頂、屋身、臺基三部分組成,史稱“三段式”。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頂最為典型。中國古代建筑,在形態上的顯著特征是大屋頂。中國古
代建筑的屋頂被稱為中國建筑之冠冕,最顯著的特征是屋頂的流暢的曲線和飛檐,最初的功能是為了快速排泄屋頂的積水,后來逐步發展成等級的象征。從漢代初得雛形至明清規
格化,屋頂形式經歷了漫長的演變歷程,形成了完整的體系。中國古代建筑造型優美,尤其以屋頂造型最為突出,主要有廡殿、歇山、懸山、硬山、攢尖、盝頂、卷棚頂等形式。
屋頂使建筑物顯得穩重協調,而且還增添了建筑物飛動輕快的美感。
宮殿、房舍的頂部,是整座建筑物暴露最多、最為醒目的地方,也是等級觀念最強之處。清朝把《工程做法則例》中規定的27種房屋規格,納入《大清會典》,作為法律等級
制度固定下來。屋頂按照式樣等級次序由高到低為:廡殿式,歇山式,攢尖式,懸山式,硬山式,盝頂,卷棚頂。另外還有重檐和單檐之分,重檐頂等級高于單檐頂??偟恼f來,
屋頂的等級由高到低排序為:重檐廡殿頂,重檐歇山頂,重檐攢尖頂,單檐廡殿頂,單檐歇山頂,單檐攢尖頂,懸山頂,硬山頂,四角攢尖頂,盝頂,卷棚頂。
1.重檐廡殿頂
這種頂式是清代所有殿頂中最高等級。廡殿頂又叫四阿頂,屋檐向上微翹,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,是“四出水”的五脊四坡式,又叫五脊殿。這種殿頂構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
,面寬大于進深,前后兩坡相交處是正脊,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,分別交于正脊的一端。唐代以前,正脊短小,四面坡深,明代以后正脊加長。重檐廡殿頂,是在廡殿頂之下,又
有短檐,四角各有一條短垂脊,共九脊。如故宮中的太和殿、長陵譡恩殿即此種殿頂。
2.重檐歇山頂
歇山頂亦叫九脊殿。除正脊、垂脊外,還有四條戧脊(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轉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墻面上的脊)。屋面是懸山頂與廡殿頂的組合,上三分之二為懸山頂,下三
分之一是廡殿頂。正脊的前后兩坡是整坡,左右兩坡是半坡。重檐歇山頂的第二檐與廡殿頂的第二檐基本相同。整座建筑物造型富麗堂皇。在等級上僅次于重檐廡殿頂。如天安門
、太和門、保和殿、乾清宮等均為此種形式。
3.單檐廡殿頂
其外形即重檐廡殿頂的上半部,是標準的五脊殿,四阿頂。如故宮中配廡的主殿,如體仁閣,弘義閣等。
4.單檐歇山頂
其外形一如重檐歇山頂的上半部,屋面兩坡五脊,一條正脊,四條垂脊,又稱挑山頂。配殿的大部分是這種頂式,如故宮中的東、西六宮的殿宇等。
5.懸山頂
懸山頂是兩坡出水(兩坡伸出山墻之外)的殿頂,五脊二坡,又稱挑山頂。兩側的山墻凹進殿頂,使頂上的檁端伸出墻外,釘以搏風板,保護檀頭不受風雨的侵蝕。此種殿頂
用處不少,如故宮中神櫥、神庫中的房屋等。
6.硬山頂
硬山頂亦是五脊二坡的殿頂,屋面以中間橫向正脊為界分前后兩面坡,左右兩面山墻或與屋面平齊,或高出屋面。高出的山墻稱風火山墻,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災發生時,火
勢順房蔓延。與懸山頂不同之處在于,兩側山墻從下到上把檁頭全部封住,宮墻中兩廡殿房以此頂為多。
7.攢尖頂
攢尖頂有多種形式,且易辨認。無論什么形式,頂部都有一個集中點,即寶頂。攢尖頂有四角、六角和圓形之分。角式攢尖頂有與其角數相同的垂脊,圓攢尖頂則由竹節瓦逐
漸收小,故無垂脊。這種形狀既易雨水的排泄,又有輕盈欲飛的美感。故宮中和殿、天壇祈年殿屬攢尖頂。
8.盝頂
盝頂亦分多角,但垂脊上端有橫脊,橫脊的數目與角數相同。各條橫脊首尾相連,故亦稱圈脊,如故宮御花園及太廟中的井亭即是六角盝頂。
9.卷棚頂
卷棚頂的最明顯的標志是沒有外露的主脊,兩坡出水的瓦隴一脈相通,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滾向后坡。左右兩山墻可有懸山和硬山的不同。此種建筑,園林中居多,頗具一
種曲線所獨有的陰柔之美。故宮宮殿建筑群中,太監、傭人等居住的邊房,多為此頂。
在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的建筑精品,除去上述單一造型的屋頂外。還有由這些單體屋頂組合而成的復雜形體:北京故宮、頤和園和被燒毀的圓明園都是以屋頂形式的主次分明、
變化多樣,來加強感染力的,尤其令人驚嘆不已的是故宮角樓屋頂的組合造型。